
幼儿活动设计教案1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活动设计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活动设计教案1 制作意图:运用形象生动的动物图形,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感知图形
教育价值:让幼儿轻松的认识图形,并将图形分类
选用材料:生活中常见的废旧口袋
制作方法:把口袋上装饰成动物形象,并将动物的嘴巴掏成不同的图形
应用年龄:小中班幼儿
应用地点:可在集体活动时使用,也可在区角活动中使用
操作方法:首先认识口袋上动物的嘴巴是什么图形,然后幼儿可将图形卡片分类放入相应的口袋里。
幼儿活动设计教案2【活动目标】
1、学习观察图片中的人物景物,模仿人物对话。
2、感受角色见真挚的友情,懂得朋友间应互相关心和帮助。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了解故事角色的思想、情感。
难点:学习观察图片讯息,学习模仿对话。
【活动准备】
1、故事大挂图、幼儿用书。
2、手电桶、长绳子、长柄平底锅。
3、桌子、盘子、生日蛋糕卡纸、椅子、电话。
【活动过程】
一、观察图片,欣赏故事
活动导入:引导幼儿一起歌唱《好朋友》,加入一些动作,作为课前活动(帮助提高幼儿的积极性)
(1)观察图片。
(注:教师引导幼儿按图顺序观察图中的人物景物——为主;教师引导幼儿察觉故事内容——为次。)
师:小朋友们想听这个故事吗?故事的名字叫做《有朋友真好》……教师朗诵故事。
(2)听故事。
幼儿通过倾听故事,了解故事内容,感知青蛙和癞蛤蟆很要好。
师提问:今天是谁的生日?癞蛤蟆请谁参加生日party?
青蛙迟到了吗?为什么?
癞蛤蟆为什么着急得哭了,它担心什么?
癞蛤蟆准备了什么东西?想去干什么呢?
(承上启下)师:最后癞蛤蟆和青蛙一起过得开心,它们是很好很好的朋友!小朋友们知道它们互相说了什么话吗?
二、学习模仿对话。
(1)眼看版图句子,尝试一字一字看读。
句子:
今天是癞蛤蟆的生日。
青蛙怎么还没来?
青蛙,别着急,我来帮你了。
来晚了,真对不起!
和你一起过生日真好!
(以上环节重复2-3次)
基本结束部分:请个别幼儿上台看图简单讲述故事内容。
活动延伸:
(2)情景扮演。(利用游戏帮助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教师们首先简单示范情景扮演。角色有:癞蛤蟆、青蛙、大灰狼、大树。
然后幼儿自主寻找4位小朋友为一小组,依图提示进行扮演。(教师从旁提供帮助)
幼儿活动设计教案3活动目标:
1、学习用简单图形画小鸡
2、能大胆表现小鸡的各种姿势
活动准备:小鸡实物、彩笔、纸、画册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老是这有一个谜语,看看那个小朋友最聪明能最先才出来。
小小身子胖乎乎,尖尖嘴巴两只脚。爱吃虫子爱吃米,唱起歌来叽叽叽。
幼儿:老师,我知道!是小鸡!
师:看一看,这是谁呀?快来跟小鸡打个招呼吧!
师:仔细观察一下,小鸡是什么颜色的呢?小鸡可爱不可爱呀?小鸡怎么叫呢?我们来学一学吧!小鸡喝水了,又去捉虫子了。小鸡吃饱了,散散步休息一下吧。
二、观察小鸡的形态由什么图形组成
师:看一看。小鸡的头象什么图形呀?嘴巴呢?身体是什么形状的?(幼儿观察后回答)
三、画小鸡
师:小鸡觉得自己没有伙伴很孤单,我们来画小鸡给他作伴吧!
师示范边画边说儿歌:小鸡头,小鸡尾,小鸡眼睛小鸡嘴,两条细细小鸡腿。
四、幼儿自由画小鸡
鼓励幼儿画不同形态的小鸡,并讲述自己的小鸡在干什么。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结束
幼儿活动设计教案4活动目标:
1、体验在数学活动中找规律快乐。
2、能认真观察物体的颜色排列规律,并按规律进行排列。
3、学习用多种方式探索和寻找物体的排列规律。
活动准备:
1、按红、黄、黄规律穿成的花瓣项链,盒子,记录纸,水彩笔。
活动过程:
1、出示ABAB直线型花瓣项链,引导幼儿观察项链的颜色排列规律。
(1)请幼儿讨论花瓣颜色的排列顺序。
(2)教师将幼儿的讲述内容用颜色标记做记录。
2、出示ABB环形花瓣项链,感知环形项链的颜色排列规律。
(1)出示ABB环形花瓣项链,引导幼儿观察其颜色排列规律。
(2)教师根据幼儿讲述内容用颜色标记做记录。
(3)教师引导幼儿沿相反方向观察项链颜色排列顺序,并记录排列规律。
(4)让幼儿观察、比较不同方向花瓣排列的顺序。
3、游戏:“猜一猜”。
(1)将项链中的一部分藏在盒子里,请幼儿猜猜盒子里藏的是什么颜色的花瓣。
(2)教师记录幼儿的猜测,再打开盒子,进行验证。
(3)根据幼儿掌握情况,隐藏不同数量的花瓣再次进行游戏。
4、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教师简单介绍操作内容、操作方法。
(2)幼儿操作。
第一、二组:画一画。
方法:请幼儿从串珠卡片中抽出一张,根据卡片上的提示在白纸上画出一串项链。
第三、四组:猜一猜。
请幼儿猜一猜山洞和大树后面藏着什么样的动物和娃娃?
5、活动评价。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观察、感知生活中一些物体上的花纹排列规律,如地垫、餐桌布、床单、衣服等,丰富幼儿有关排序的经验。
中班数学:纽扣分类
幼儿活动设计教案5【教学目标】
1、写一篇观察日记。可以写春天大自然的景色,也可以写人们的衣着、活动等。
2、有顺序地抓住春天的特点,写清楚,写具体。
【教学重、难点】紧扣“春天”二字,写出变化,写出季节的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积累词句。
1、同 ……此处隐藏9210个字……p>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在《新年好》音乐中孩子进入活动室,提问“你听到了什么歌曲?”愉快的音乐使孩子明白此次活动与过年有关。这时候教师引出课题“新年就要到了,人们会互相赠送贺年卡迎接这个节日。”
(二)幼儿自己挑选喜欢的贺卡,探究制作方法并进行操作。
1、欣赏贺年卡
“今天老师准备了许多漂亮的贺卡,请你们挑一张自己喜欢的贺卡,然后做到椅子上欣赏欣赏。”将成品贺卡和没有任何装饰的贺卡放在一起,幼儿在挑选过程中自然就能发现它们的不同,便于下一环节的进行。
2、观察比较贺卡的不同、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①老师手里的贺卡也很漂亮,你们为什么不选它,它和你们的贺卡有什么不同?(没有装饰,没有完成)
②引导幼儿交流贺卡的制作方法“仔细看看你手里的贺卡怎样做成的?”
这一环节满足幼儿说的欲望,体现操作在先、学习在后的现代教育理念。
A镂空式贺卡注意镂空处贴上图片
B音乐贺卡里面有带音乐的芯片、电池,打开有电了响,关上没电了就不响。芯片市面上买不到,所以自己不能做。
C吊挂式贺卡里面有一根线,两面对准粘贴,下面系上铃铛。
D立体式贺卡用剪刀剪直线→折→推进去→粘上图片
以上四种贺卡孩子们手中都有,镂空式贺卡和吊挂式贺卡的制作最为简单请个别孩子讲述一下,音乐贺卡芯片市面上买不到也只是说明一下,立体式贺卡的制作相对复杂一些所以邀请一个孩子根据自己的想法具体操作,此环节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改变教室灌输式的传统教学,变为互动互学的方法,也突破了活动的难点。
E电子贺卡利用多媒体展示幼儿所不熟悉的电子贺卡。有动画有声音是电脑制作的,就是电子贺卡。同时提问“贺卡上写的什么?”幼儿在看到文字的同时,也是示范书写的文字的方式,能够让幼儿自己比着写下简单的祝福话语。
(三)请幼儿自制贺卡
请小朋友把手里的贺卡放回原处,选一种没有任何装饰的彩卡进行制作。
①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装饰。可以从旧图书上剪下漂亮的图片,可以用彩笔画上图案。
评改:在这里教师主要引导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不同的材料制作贺卡,充分体现幼儿的自主性。比如制作立体式贺卡的幼儿可以选择简单的开折式彩卡,制作镂空式贺卡的幼儿可以直接进行装饰,选择吊挂式的幼儿可以选择各种形状的小卡片、绳、铃铛等来制作。
②做完的摆在前面的桌子上,可以去看看谁做的贺卡最漂亮。
③活动中教师作为合作者,帮助幼儿写上祝福的话语。
(四)展示作品
当孩子们把自己制作的贺卡摆在桌子上,挂在墙壁上互相欣赏时,教师运用启发性的语言提问:“你喜欢哪张贺卡?你讲讲这张贺卡是哪种类型的?要送给谁?”进一步巩固了幼儿对贺卡的理解。
写了什么祝福的话?”
小结:唱着欢快的《新年好》把贺卡带回去。
反思:制作贺卡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动脑的能力而且拉进了孩子们之间的距离增进了友情。
幼儿活动设计教案15活动要求
1、幼儿通过各种操作活动和,初步感受物体的运动与力的关系。
2、在中探索用力的大小、方向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3、启发幼儿热爱科学的情感,激发幼儿注意观察周围物体运动的现象,探索其原因。
教案过程
皮球、毽子、沙畅销书、橡皮筋、小汽车、铅球、绒球、纸做的老鼠若干个,录音柚台。
教案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主题活动
1、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找一位看见不朋友。(感到神奇,萌发欲望)
2、师:老师很喜欢小朋友,我想抱抱小朋友。为什么老师能抱起小朋友呢?(引入主题:老师抱起一位小朋友)
3、禽天我们一起与“力”交个朋友,好吗?
二、引导幼儿进行操作活动,感知物体的运动需要力
1、师:今天老师在小朋友的椅子下准备了好多玩的东西。(从椅子下拿出各种玩具)说一说是什么?我们给这些玩具取一个很好听的大名字叫——物体。(举例教室里的桌子、柜子都叫物体)怎么使这些物体动起来呢?现在请小朋友来玩一玩,玩过之后,告诉大家,你是怎能么玩的?(教师参与活动中)
2、幼儿自由发言:我用手拍皮球,我用手扔沙包,我用手推小汽车……我用手转球……(指导幼儿注意词的运用)
3、(集体把玩具放在桌上)师:咦,这些玩具放在这儿怎么不动了呢?(因为只有手用力了或脚用力了,玩具才会动)
4、教师边操作边讲解:物体的运动需要力,物体受了力的作用才会运动。
三、通过幼儿的再次操作规程活动,引导幼儿发现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1、师:小朋友,现在老师与你们一起来玩一玩,不过你要体验一下,轻轻地用力它会怎么样,用力很大它又会怎么样?玩过之后,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教师参与幼儿的活动,结合指导幼儿用正确的语言表达)
2、幼儿操作后自由发言:
在我们用力大的时候,物体就抛得高,滚得远,动得快……;在我们用力小的时候,物体就抛得低,滚不远,动得慢……
四、到室外做“打老鼠”等,让幼儿感受、发现用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1、几只老鼠四散逃窜。(纸做的老鼠分散的场的四方)
2、幼儿用沙袋投向逃跑的老鼠。谈谈你是打哪边的老鼠,想一想你投的沙袋为什么会向那边动?
3、幼儿自由玩各种玩具,使这些玩具向不同方向运动。
小结:我们向哪个方向用力,物体就向哪个方向运动。
五、总结
今天我们找到了一位看不见的朋友,它的名字叫“力”。“力”能使物体动起来。一般来说在一定条件下,用力大,物体动得快;用力小,物体动得慢;哪个方向用力,物体就向发个方向运动。“力”真神奇,真是“神奇的力”。
六、活动延伸
1、引导幼儿观察运动的物体,启发幼儿提出问题。
(1)观看天空飘动的国旗。
(2)与手里拿着不动的旗子作比较,启发幼儿提出:国旗为什么会在天空飘动?
2、激发幼儿课后、回家。随时随地观察周围物体怎么会从不动到动的。例如:壶里的水原来不动,烧开后水为什么会在壶里翻滚?电风记为什么会转动?……
小朋友,除了藏在我们身上的力能使物体运动以外,“力”还藏在哪里呢?
【活动设计意图】
要使大班幼儿领会看不见、摸不着的“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如果不改变过去传统的“灌输”办法,幼儿是难以接受的,还可能扼钉学习兴趣。
这份设计是想让幼儿参与各种操作活动和开展有目的的活动:去尝试感受、探索、发现、完成学习任务。这样使幼儿变被动学习者为主动学习者、探索者,从而萌发爱科学的积极情感。
设计的“活动延伸”,意欲将正规科学活动与非正规科学活动有机结合;正规科学活动就起了指导作用,非正规科学活动就起了巩固发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