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实习

时间:2025-08-05 09:48:35
寒假实习锦集8篇

寒假实习锦集8篇

寒假实习 篇1

一、实习目的

经过前一阵的暑假安排,为了更好的对食品行业有所了解,对甘肃兰州市七里河区比较知名的有代表性的食品企业万嘉福面包厂进行了参习和实践,实践学习的宗旨是为加强对社会认知能力,从而指导今后在工作的过程中对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次实践进行全程体验式的学习。兰州万嘉福烤焙食品极具代表,我们对该企业不同部门的操作进行观摩实践。在整个的实践过程中,除了让我们现场学习体验,也时常与工厂里的技术工人探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

二、实习内容

每次在进入面包房,都要对全身进行整洁消毒,检查你的身状况,以防有细菌传播,危害食品安全。面包的成型工作看起来比较简单,可是在刚接触的时候总是做不好。我就在那里跟从成型老师的学习技巧,捣陷,拾褶,浑圆等等,每一步都是在自己的实践中学习。

这些我们是在课本上是学不来的。在你细心的观察下你就会发现食品行业的特定的规律。最重要的就是卫生管理与流程管理。

卫生管理

洗手是食品加工的开始也是食品加工的结束。确保加工食品的卫生是对每一位消费者的关心与尊重。

流程管理

面包的制造过程分为五大步:打面,发酵,成型,发酵,烤焙。当然还有一些细节的处理,比如说烤焙后的精加工,成型处理。

打面

面包成型

成型面包入烤箱前

出箱面包

包装装箱

当然这只是面包的大体流程,往往一个香甜可口的面包的制造方法非常繁琐,这就为什么需要专业的人才了!

三、学习收获实践

原料采集

面包最基本的原料是面粉、水和酵母,除此之外少不了食盐、糖、油、蛋及奶粉等辅料。

面粉的选择要很精细,面粉的面筋含量很重要,面筋含量高,制成的面包个儿大,松软。大超市里一般都有专门的面包粉,如果没有,也可以用特制一等粉或“饺子粉”。

其次是酵母,酵母很重要,因为面包的松软全部仰仗酵母,在制作面包过程中,酵母在面团中大量增殖,同时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而使面团发酵,体积也随之增大。经过烘烤,面团中的气体受热变性,从而在制品内部形成蜂窝状组织,并

具有弹性。现在市场上可以见到的酵母有两种:即鲜酵母和活性干酵母,一般家用就用活性干酵母。在使用时,先用适量温热的稀糖水化开,待酵母恢复活性就可以了。

而盐、糖、油、蛋、奶也都是缺少不了的原料,有了这些才能做面包。具体操作:

1、酵母粉用少量温水(三十几度,与体温接近即可)搅拌、活化,放置一旁待用。

2、把白糖、奶粉、剩余的清水、面包改良剂搅拌均匀(用搅拌机最好),然后再把鸡蛋一个个放入搅拌均匀成糊。

3、把第2步的糊倒入面粉里慢速搅拌,一边搅拌一边倒入第1步的酵母水,搅拌至七成时,把预先化好的黄油(放入碗里,在微波炉中热几十秒即可)分几次倒入。每倒入一次黄油,就用手使劲揉,直至被面团吸收,然后继续。

(这一步是最累人的,也是最重要的)最后把面团揉成黄黄的发亮的小团。容器加盖,静置发酵。室温较低时,则可以把烤箱略微加热,熄火后,待烤箱内温度在30℃时将面团放入烤箱内发酵。

4、发酵1、5—2个小时,面团内有大量蜂窝眼即可上案板分成面团,搓圆,再静置30分钟左右,然后开始根据自己的口味包裹馅料。不同的料也需要不同的注意事项,比如小红肠面包的剂子应搓成长条,然后螺旋绕在小肠外面;豆沙面包上面可以用刀割开几道;肉松面包需要配合色拉酱,以免发干。

5、包好馅料后,再放入烤箱静置15—30分钟最后饧一下,开始烤之前,在面包上面刷一层鸡蛋液。肉松面包则在刷过鸡蛋液后,再在上面涂上色拉酱,撒上肉松。

6、烘烤的时间约为10—15分钟,温度约180—200℃。

7、吃面包。很有成就感地吃。

四、实习总结或体会

1、人际关系

在这次实践中,让我很有感触的一点就人际交往方面,大家都知道社会上人际交往非常复杂,但是具体多么复杂,我想也很难说清楚,只有经历了才能了解、才能有深刻的感受,大家为了工作走到一起,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要跟他(她)们处理好关系得需要许多技巧,就看你怎么把握了、我想说的一点就是,在交际中,既然我们不能改变一些东西,那我们就学着适应它、如果还不行,那就改变一下适应它的方法。让我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掌握了很多东西,最重要的就是使我在待人接物、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这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善于和他们交流,才能知道更多自己想知道的东西。

2、认识于实践

一切认识都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说明了亲身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并不排斥学习间接经验的必要性。实践的发展不断促进人类认识能力的发展。实践的不断发展,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促使人们去解决这些问题。而随着这些问题的不断解决,与此同步,人的认识能力也就不断地改善和提高。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认识和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但是认识一经产生就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对实践进行指导。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

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我们不只要学好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还要不断从生活中,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地从各方面武装自已,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已,表现自已。

3、专业的重要性

在学校上课时都是老师在教授,学生听讲,理论部分占主体,而我自己对专业知识也能掌握,本以为到了企业实践应该能够应付得来,但是在企业里并没想象中如此容易。平时在学校,数字错了改一改就可以交上去了,但在工厂里,数字绝对不可以出错,即使是一点的水量,也可能使得面包变味。因为质量是企业的第一生命,质量不行,企业的生产就会跟不上,而效率也会随之降低,企业就会在竞争的浪潮中失败,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企业要时时保持着这种竞争状态,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因为这样,企业会对每一个在厂的员工严格要求,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这种要求在学校的课堂上是学不到的,在学校里可能会解一道题,算出一个程式就行了,但这里更需要的是与实际相结合,只有理论,没有实际操作,只是在纸上谈兵,是不可能在这个社会上立足的,所以一定要特别小心谨慎,而且一旦出错并不是像在学校里一样老师打个红叉,然后改过来就行了,在工厂里出错是要负上责任的,这关乎工厂的利益损失。看到他们每个人对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看起来是那么的专业,让人敬 ……此处隐藏9973个字……,我在扬州报业传媒集团进行了约两周的实习,其初衷是为对传媒行业,尤其是新闻行业做一些基本的了解,为自己研究生的专业选择提供参考和相关履历证明。

对于为何选择新闻传媒行业作为我的研究生目标专业,有三个主要原因。第一是因为个人兴趣,尤其是当下自媒体盛行,自己也有写作等方面的兴趣爱好,所以想要对该行业有更多的了解。第二是因为我本科专业是国际经济与贸易,在写作经济学论文的时候,常常因为找不到合适的数据和相关经济事件报道而头疼。虽然现在已是网络时代,个人有很多渠道了解外界信息,但毕竟受限于“被告知”而无法主动“去了解”,而在诸多行业之中,新闻传媒是走在信息的最前沿的,因此我想更加深入地了解传媒业。第三,正如第二点中提到的,在当下的网络时代中,我们越来越依赖手机、电脑带给我们的“快餐式”的信息而非自己所见、所想的信息,而走近新闻、了解新闻、了解媒体则可以让自己迈开双脚,自己去看,去听,去想,这样的经历可以让人有更多的思考的机会,去了解到自己原先无法了解的领域,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

二. 实习经历

在整个实习过程中,我主要参与的是外出采访工作,并且自己也撰写了稿件见报,并了解了报纸的编排等。在实习经历的部分里,我将重点阐述我的采访经历和写稿经历。

实习期间,我的工作流程是每天早上外出采访,下午写稿改稿。在整一个月中,我主要在社会新闻部实习,跟随突发、环保、政法和社区几个条口的记者进行了新闻采访,并自己个人也对扬州暴雪、春运等时事进行了新闻报道。在二十天内有十篇采访稿件见报,其中四篇是个人采访完成,其余六篇是在老师们的帮助和陪伴下采访完成的。

在所有采访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采访春运旅客和去检察院了解刑事案件的经历。临近年关的时候,老师安排给我了去采访春运旅客的任务。起初我并不知道应该怎么办,到了车站人山人海,每个人都行走匆忙,并没有时间停留。擅自把他们拦下采访似乎并不可能,这让我觉得有些灰心。后来我和车站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沟通,获得了短暂的进入车站采访的机会,最终采访到了几位归乡的旅客,了解到了他们的“春运”故事,写成了稿件发表。而去检察院的采访是跟随在一位长期报道政法新闻的记者老师后面的,报道的是一件农村交通事故,在整个采访过程中,老师教给我如何高效地提出问题,有哪些细节问题应该特别注意,还指出了我在记录采访内容时候的不足,教了我如何记录会更加快捷并不容易出错。而在检察院的采访过程中,我也了解到了很多之前从未接触到的政法方面的知识。原先了解到这些新闻都是在报纸和网络上,这是我第一次去自己了解真实的案件是如何侦破、如何起诉和如何判决,也改变了一些我以前的错误的认知。

而采访只是新闻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如何把采访得到的信息以新闻的形式写作出来。在以前,我经营自己的个人公众号,每天都只是写自己的生活和感想,并未实际写过新闻。在这二十天的实习中,我每天都坚持写作新闻稿件,老师也帮助我进行了修改,并告诉我该如何精简导语,如何抓住新闻点,如何把素材重新组合,如何简化用语使其更生动,也更便于读者阅读。虽然我以前没有受过专业的新闻写作训练,但我在这二十天里学到了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每一位老师都把他们实际操作的经验教给了我,我跟在他们后面学会了如何和采访者交流,如何表达自己的意愿,如何修改稿件等等,这些经历都让我受益匪浅。

带我实习的老师告诉我说,做传媒就是要多跑多看多听多写,除此之外没有别的诀窍了,唯一一件要记住的就是不可懒惰。当我们看每天的报纸和手机上的推送的时候,新闻对于我们来说不过是一看而过的东西,但这二十天每天的奔波让我知道每一篇新闻都来之不易,背后都可能是一位甚至十几位记者辛苦一整天的付出。除新闻采访、新闻写作之外,我还了解了后期编辑、图片美化等一系列的后续工作的运转过程。

三. 实习收获及感想

在这二十天的实习期中,我收获最大的并不是学习了如何进行新闻写作,也不是跑了很多地方采访到了很多新闻,而是让我对传媒行业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原先,对于新闻和传媒,我觉得只是让人们了解身边事的一个渠道,而事实上,新闻本身就是“信息”,信息堆积起来便会成为一个人的认知,每个传媒行业里的人都是记录和传播信息的人,所以每个在这个行业里的人都要努力去看清更多的事实并传达出来,这是我在这整个实习经历中所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也是我觉得最难做到的部分。

在采访的过程中,尤其是社会新闻部分,每一方都有每一方的道理,彼此都互不相让,都想要在有限的报纸的篇幅里写下自己的看法。而作为记者,时时需要分辨其中有效和无效的信息,并且站在公正客观的立场上去把事件报道出来,不能有失偏颇,所以需要字字斟酌。而比起写作,更难的应该是自己的理性看待事件的态度,不能凭借自己的看法左右事件本身。

在和报社的老师们交流的时候,大家都对纸质报纸的未来表示有些担忧。现在电子化越来越迅速,纸媒成本高,耗时多,已经失去了许多领地。我之前在中国和英国做过对于纸质媒体态度的社会调查,大部分的老年人都更加青睐纸媒,而年轻人则已经习惯于从手机上获取信息。年纪稍大的人虽青睐纸媒,但也局限于精装平装书本而不是报纸,比起看报纸杂志,他们更乐衷于电视、广播和电脑。

虽然传统纸媒正在衰落,但在我的实习经历中,我还是希望可以第一站去到传统报业媒体学习。虽然很多人说报纸已经过时,但报纸却是可以传达出传媒最本质的东西的媒体。本质上,传媒并不能改变事物,但传媒却能够影响事物的改变。报纸上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所传达出来的信息,都会在读者的脑中留下印迹。信息从记者的脑中进入纸面,就会成为约等于事实的存在,当中所传达的细节、情感和情绪态度都会对人们产生影响。“当山谷里有一只狗叫起来的时候,所有的狗都会叫起来,但没有人会去思考为什么第一只狗会叫。”报社的老师告诉我要对自己写下的每一个字负责任,要去事件发生的实地考察,去询问更多的人,不相信道听途说也不相信闲言碎语,不相信大多数人所说的话,只用自己看到的东西写新闻,这大概是传统报人的坚持。每一个报社的记者都为自己的话负责,相比起他们,有很多自媒体、营销号往往为了博人眼球写出不实新闻,甚至会出现抄袭现象,打开社交软件满屏相同新闻。这也是为何我选择了报社作为实习地点的原因。

当下,网络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自媒体,在这个自由人的自由时代,每个人都可以去表达自己想说的话,想让大家知道的话。互联网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的东西,但也让我们只看到我们想看到的东西。大数据会分析我们每个人的爱好并给我们推送我们想看想知道想了解的信息,屏蔽拉黑功能可以让我们只和趣味相投的人交流,在这个时代,我们有多通达,我们就有多封闭。而在我实习的这二十天里,我所接触到的社会的方方面面之多是我在学校里整整一学期也接触不到的,这让我感觉到了自己的渺小以及孤陋寡闻,也让我开始明白该适时跳出互联网,自己去了解这个世界了。我觉得,在报社的这二十天,我独自出去看到了不同的社会的面貌,去到了很多我之前没有去过的地方,并且在记录这些事情的时候自己也进行了思考,这些就是我得到的最宝贵的体验,同时,这也是我所认为的传媒业可以带给一个人的最大的财富。

《寒假实习锦集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