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义勇为事迹材料范文
见义勇为事迹材料范文,见义勇为指公民为保护国家、集体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不顾个人安危,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或者抢险、救灾、救人的行为。下面分享见义勇为事迹材料范文。
见义勇为事迹材料范文1见义勇为事迹材料(一)
19岁的吴宇昊两年前徒手勇斗持刀歹徒,为失主成功追回了被盗手机,被当地政府授予“见义勇为公民”称号。 在今年的高考(微博)中,吴宇昊通过加10分的优待进入心仪的大学,日前已经顺利收到四川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记者8月3日从高考录取场获悉,今年四川有三名见 义勇为考生通过加分被高校录取。
接到录取通知书后,吴宇昊开始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谈及如果再次面对歹徒能否还会像以前那样冲上去时,吴宇昊不假思索地说,“为了维护正 义,打击邪气,我还会冲上去。”四川师范大学招生就业处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说,见义勇为英雄不仅是全社会学习的榜样,更是全社会应当关心、帮助的特殊群体。“作为选拔培养人才的高校,录取见义勇为考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据了解,今年高考吴宇昊考了476分,第一志愿填报了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理科调档线为482分。根据四川省“见义勇为”考生的政策 奖励,吴宇昊通过加10分的优待顺利进档,并被川师大录取为电器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新生。记者从录取场还了解到,考生李飞杨、李模林今年也因“见义勇为”的 加分政策,分别被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四川天一学院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录取。
“见义勇为是人类社会的高尚义举,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川省教育考试院有关负责人介绍,早 在上世纪90年代初,四川省就对“见义勇为”等思想政治品德方面表现特别突出的考生,给予提升批次、加10至20分投档,予以破格录取。1991年四川省 对政治品德考核优秀的考生破格录取工作也得到了原国家教委表彰。
为大力弘扬社会正气,认真落实对见义勇为者的优抚政策,引领社会道德风尚,四川省教育考试院从20XX年开始,对省、市、县三级政府表彰的 “见义勇为英雄”、“见义勇为勇士”、“见义勇为公民”分别给予在高考录取时加20分、15分和10分的优待。实施这项政策以来,四川省有近80名获得 “见义勇为”称号的考生享受加分被高校录取。
见义勇为事迹材料(二)
王加运,男,生于1967年12月,二道白河镇长胜村村民,他个子不高,胆量却很大,力量不多,付出却不少。就是因为王加运同志是个热心而又勇敢的人,他在长胜村很有名气。村民都说他是条汉子,多少次惊心动魄,是他把勇敢变成常态,映照出这个质朴的农村汉子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一、面对火险勇上前
20XX年7月正是黑木耳饱满生长的季节,家家户户都忙着采摘收获黑木耳,忽然在村内听到“不好了,代玉其家的菌房着火了”的叫喊声,也很快看到砖木结构的菌房呼呼冒起了浓浓的黑烟。刚从地里干活回来的王加运看到这猛烈的火情,一边叫人,一边率先接上水管子,奋不顾身的向起火地点冲去。由于火势猛烈,房子又是砖木结构的,一时之间无法迅速熄灭烈火,而房子旁边就是高压线,形势非常危险,一旦引燃,后果将非常严重。发现了火灾现场的严峻,王加运立马扔下水管子,就开始扒房子,自己深陷火海却浑然不知,衣服都被烧坏了,房子周围的村民都喊他快离开,太危险了,但他仍然奋力扒房子,完全顾不及自己的安全。此时风势大、火温高,只依靠人力扒房子取得的效果非常有限,王加运果断的去将村内的四轮子大车开了过来,把房子拉到,又在群众的齐心努力下,终于将一场危险之极的火灾扑灭了,而这样救火的事情,这么多年来,发上了好多起,哪一次他都是不顾一起的冲到最前线,化身成为火险面前的“不灭身影”。很多时候村民面含一抹担心的问他:“你咋就那么拼命呢?你也不怕再遇上啥危险。但真是了不起!当时那个险啊,真是无法形容,就算给多少钱,估计一般人也不敢去救啊!”而王加运总是笑呵呵的说:“帮把手,应该的,多大点事儿啊”
二、人命关天不言弃
20XX年的一个秋收季节,长胜村村民郑金法为了在种地之余多赚点钱,独自一人踏进深山去捡松子,他的家人等到晚上都未见他回来,心中放心不下,猜测他有可能在林子里迷了路,全家人都担心的不知所措。得知这个消息的王加运在第一时间就联系了村党支部书记杨献洲,因为了解长白山区秋季夜晚温差太大,这若是真迷了路,一晚上还回不来,这人很容易就冻坏了,甚至就因此没了命。时间就是生命,王加运赶快召集了几个热心的村民,同村书记一起开车进山寻找郑金法,整整一晚上的不眠不休,从二道白河镇搜索到和龙市,终于在快到天亮的时候,把迷路的村民找到了,这才发现,气温低的吓人,人已经冻得不行,还好最短时间把人找回了,不然后果真的不堪设想。事后,郑金法一家人感激的不得了,然而王加运却仍是憨憨的笑着安慰人:“人找回来就最好了,说那些别的,可真就太生分了。”
三、抗洪救灾显身手
20XX年的7.28大洪水,王加运同志作为长胜村的防汛巡逻队成员,每天坚持日夜巡逻,风里来雨里去,身疲体乏,可他却毫无怨言。在其中一次防汛巡逻中,村内食用菌基地突遭水灾,水位上升的速度太快,数千袋木耳被暴雨急流冲走,木耳菌袋塞满了整个渠道,导致水位更急速的上升。幸亏行至食用菌基地的王加运发现及时,毫不犹豫的跳进齐腰深的洪水中,全力清理渠道,抢救木耳,才使得食用菌基地的农户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待他从洪水中爬上来,裤管上除了泥水还有血,这才发现,原来在跳进齐腰深的洪水中时候,水流太急,视线不清,一不留意,小腿刮出了一条大口子。而他却毫不在意,坚持到渠道疏通之后,才简单处理自己的伤口。而之后没怎么休息,就又投入到紧张的抗洪救灾中去。在洪灾面前,王加运同志就是堤坝,不畏辛苦艰险,毅然决然的冲在最前线,个子不高的他,浑身有使不完的力气,用不尽的勇气,他不平凡的义举彰显着平凡的质朴情怀,就是这样有着朴实外表却又充满英雄主义气质的普通农民,赢得了远近村民的敬仰和钦佩。
王加运同志用自己的事迹行动诠释了一个普通农民临危不惧、淡定沉着的义勇行为,也彰显了一个平民英雄的崇高品质,危险面前,他根本不需要思考和抉择,是那样的一马当先,是那样的奋不顾身,因为这瞬间举动源自内心品质,是一个英雄的真正品质!
见义勇为事迹材料(三)
我是一个平常的人,总做着一些平常之事,但正是在这些看似非常平常的事件中,我却总是能够感受到人生的平凡与不平凡,因为你做的一些平常之事有时能够改变别人的看法,有时能够改变一个人的人生,有时甚至可能影响着许多人的人生。在20XX年的一天,我就经历了这样一件平常的事,但却给我带来了人生中最难得的荣誉和认可,令我终身难忘。
那是20XX年4月的一个周末,中午吃过午饭后我象往常一样准备到楼下的农贸市场逛 ……此处隐藏6061个字……共产党员,十几年如一日地认真工作、热爱生活的基层央行的保卫干部,平时毫不引人注目,可是一旦有人需要他伸出援手时,他总会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解救群众于危难之中。他是我们广大人行系统干部职工的一个缩影,这看似一件件的小事,却感动了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他的言行在平凡的工作岗位、日常生活中谱写着一曲忠诚之歌。
有关见义勇为的事迹2
胡进波,男,汉族,1998年10月出生,纳雍县维新镇坪子村人,救落水者时在维新镇坪子小学读六年级,现就读于纳雍县厍东关中学。肖玉英(落水者),女,汉族,1998年8月出生,纳雍县维新镇盐井村营盘组人,被救前与胡进波素不相识。
2013年8月,总溪河畔天气炎热,周围的老百姓上午做完农活,到了中午,不管是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习惯性地汇集在河边,跳入清澈的河水里,尽情的洗刷身上的汗液,以此来消除一天的疲劳。3013年8月5日下午4时许,一场灾难慢慢降临到肖玉英头上。这天,天气异常炎热,家住维新镇盐井村营盘组的肖玉英在胡梅梅等好朋友的邀请下,来到维新镇坪子村总溪河渡口处玩耍,大家见到清澈见底的河水,都忍不住到河里嬉水,大家正玩得高兴,肖玉英一不小心,踩滑到深水区,慢慢被水卷走,一起嬉水的几个女孩在浅水区试着用手去施救,但未成功,眼睁睁地看着肖玉英渐渐沉入水下,此时,大家都吓得六神无主,谁也不敢下水施救,直呼“有人落水了,有人落水了”。肖玉英意识到生命危险,挣扎着探出头,直呼“救命”,在水里作最后的挣扎。正在万分危急的时候,大家的呼救声被正在岸上穿衣准备回家的胡进波听见,他看见周围没有人下水救落水者,想都没想,也来不及想,便随手甩掉上衣,一个箭步跑到河边,跳入水中,以最快的速度往肖玉英落水的地方游去。此时的肖玉英整个身子已沉入水下,不见了踪影,胡进波救人心切,没多想,只见他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下,在水下睁开双眼寻找沉入水下的肖玉英,经过约5秒左右钟的收寻,在水下隐约看见红色的衣服,虽然胡进波从未见过肖玉英,但凭直觉判断,这应该是落水者穿的衣服,此时的胡进波本想直接救人,可是感觉憋气有点困难,聪明的他迅速浮出水面,快速的换了一口气,看准目标,再次潜入水下,抓住肖玉英的手臂,把她托出水面,慢慢游到岸边,岸上围观的人七手八脚把肖玉英拉上岸。肖玉英得救了,大家悬在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脸上都露出了笑容,大家都夸奖进波真勇敢。
胡进波舍己救人的事迹传开后,纳雍电视台记者赴总溪河畔对胡进波进行采访,当记者采访他问他当时为何救人时,他腼腆地说:“当时看到周围没有人去救人,心里什么也没有想,也来不及想,只想到救的是一个人,是一条生命,事情过后回想起真有点点后怕”。记者到厍东关中学采访肖玉英时,肖玉英心有余悸,回忆说:“事发那天,天气炎热,我和几个同学在河里嬉水,大家正玩得高兴,我一不小心掉入深水处,当时我心里非常着急,直喊救命,因为我不会游泳,在水面挣扎了几下很快就沉入了水下,当时我大脑一片空白,心想自己死定了,在水下努力挣扎,河水直往我嘴里鼻子里钻,心里乱作一团,正当我感到绝望时,感觉有人抓住了我的手臂,为了求生,我顺势紧紧抓住他的手,被他迅速托出水面,当时我处于昏迷状态,待我清醒之后,才知道救我的人是我素不相识的胡进波,我非常感谢他,是他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心想要好好感谢感谢他。后来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在附近的小商店里赊了一件‘花生牛奶’到他家感谢他,他执意不要,在同学们的劝说下才勉强留下”。
胡进波是一位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务工,自幼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从小乖巧懂事,勤奋好学,关心他人,是一位品行兼优的好孩子,老师及周围邻居对他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从家人、老师、同学、邻里的口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善良、真诚、懂事、乐于助人的小英雄。现在的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厍东关中学,和肖玉英就读的班相邻,如今两人已成为了好朋友。
胡进波见义勇为的事迹经多家媒体报道后,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2013年11月29日,被纳雍县见义勇为协会授予“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称号,3013年12月31日被毕节市授予“见义勇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并得到市委书记、市长的高度赞扬。
有关见义勇为的事迹3
他是一名积极上进、充满爱心的80后大学生;在两名落水少年生死攸关时刻,他毫不犹豫下水救人。最后关头,他把漂浮物奋力甩给落水少年,落水少年得救了,他自己却献出年仅22岁的宝贵生命。他就是重庆信息技术职业学院新疆籍大学生刘开瑾。他把爱撒向江淮大地,感动了新疆,感动了中国大地。
危急时刻 挺身而出。
2010年7月15日下午两点,蚌埠市淮河公路桥下,少年小李与小荣,抱着两块泡沫塑料,正在浅水区里嬉戏。此时的刘开瑾,在不远处歇脚,脱下鞋子放松自己劳累一天的双脚。他正利用暑假时间,在蚌埠寻找打工机会,准备勤工俭学,贴补家用。突然,戏水少年发出一阵惊叫!原来,由于淮河涨水,上游泄洪让河水更加湍急,原本的浅水区,现在处处暗流,两人不慎卷入暗流之中,慢慢远离浅水区。惊魂未定的小荣紧紧地抓住泡沫塑料,而小李则与漂浮物越来越远,身体上浮下沉,眼看已经支撑不住。危急时刻,刘开瑾不会游泳依然毫不犹豫向河边奔去,他一边大声呼喊,一边迅速抓起身边的一块漂浮物踏入浅水区,试图将漂浮物丢给小李,由于水流太急,小李根本没来得及抓住漂浮物。刘开瑾见状,一边继续往小李身边靠,一边抓住飘走的漂浮物奋力甩给小李,这一次,小李抓住了救命的漂浮物,而刘开瑾却不慎被暗流卷入了深水区,再也没能上来。刘开瑾的呼喊引来了附近钓鱼的市民张戬,张戬迅速跑过来,与另一名路人一起,合力将小李救上岸。随后,已被河水冲出200米远的小荣,被闻讯赶来的河上渔船救起。而刘开瑾的身影却永远消失在奔腾的淮河江水中。下午15时许,在当地渔民的帮助下,水上派出所民警将英雄的遗体打捞上岸。
英雄回乡 万人送别。
7月23日,在蚌埠市为刘开瑾举办的追悼会上,蚌埠市见义勇为奖励基金会宣布追授刘开瑾“见义勇为英雄大学生”荣誉称号,颁发奖金10000元,同时给他的父亲刘生昌颁发抚慰金50000元。追悼会上,安徽省政法委以及蚌埠市60多个部门敬献了花圈,上千名干部群众参加了追悼会。蚌埠市淮上区卢小庙村村民范元成,从蚌埠电台得知了刘开瑾的这一壮举,他与村里十几位村民商定,一大早从40里外赶到殡仪馆,参加遗体告别仪式,“太可惜了,才22岁的大学生,为了救别人,牺牲了自己。我对自己的孩子说,危难时刻,就要挺身而出,刘开瑾是每个人的榜样。”
刘开瑾生前两位安徽籍的同学在得知他牺牲的消息之后,与自己的父母一起参加了刘开瑾在安徽的追悼会,他们对自己的孩子说,“你们有这样的同学是你们的骄傲,是你们的榜样。”03年从重庆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广告班毕业的王海燕在报纸上看到学弟刘开瑾的英雄事迹之后倍受感动,立即与该校电子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谢云波联系,得知刘开瑾家比较困难,当即表示要为刘开瑾捐款。刘开瑾舍己救人的事迹不仅感动了蚌埠,感动了安徽;感动了学校;感动了重庆;感动了家人,感动了新疆,他深深的感动了全国。